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净宗要典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机缘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机缘问答>>

机缘问答

    ''

禅宗要断我执才能成就,我们念佛是佛在念我,没有我的念头,这与禅宗有点相同的吧?

        问:禅宗要断我执才能成就,我们念佛是佛在念我,没有我的念头,这与禅宗有点相同的吧?

        常敏法师:凡夫要断我执是很难的。听闻弥陀本愿,就把自身的善恶业都交给南无阿弥陀佛,融入到阿弥陀佛中,这样就可以破我执了。这是弥陀无碍光明照破众生内心的无明黑暗。

     

        

我觉得自己信愿很足,就是念佛不多,行得不够,怎么办?

        问:我觉得自己信愿很足,就是念佛不多,行得不够,怎么办?

        常敏法师:净土法门里的“行”,到底是什么?此大行,不是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看。

        佛在第十七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净土法门的行持。这个行持,也就是所谓的三资粮,不是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说,而是从佛力佛愿的角度来阐述的。此第十七愿告诉我们:念佛行,不是从凡夫这里发起,也不是诸佛发起,而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发起的;是阿弥陀佛令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名号功德。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阿弥陀经》,就是弥陀的愿力来让他宣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称扬赞叹名号功德。

        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十念,就是表示佛救度众生的愿心是真实不虚,是不会变异的。我们得救度了,其表现的方式就是念佛:乃至一声、十声……不论我们念佛多少,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都是弥陀愿心的慈悲呼唤,都是弥陀威神力摄取不舍;只是这种愿心、呼唤显示在我们心中有多有少,或一声,或二声,或十声……不论念佛多少,都是阿弥陀佛真实慈悲的救度。他的救度从来没有断绝过。我们感受到他的救度,也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一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所以净土法门的大行,不是指我们念佛多少,而是佛的愿心,让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名号功德,令十方众生来闻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我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时,就是佛的信心已经建立在我们心中了;此信心能破除我们内心的无明贪瞋痴烦恼。当弥陀的无碍光明建立在心中时,我们自然会生起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他的无碍光明照耀在我们心中,显示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他已经在破除我们的无明烦恼,已经建立在我们心中,所以才有我们的信心欢喜念佛,才有乃至一声、十声、一日……七日的念佛。所以,所谓的念佛,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名号的功德自然建立在我们心中,就像孩子被母爱所感而喊妈妈。所以,念佛是阿弥陀佛愿力的催促。如果你以为念佛是自己发起,你就会有“念佛不多,行得不够”这样的错解。

     

     

我念佛,也观佛的形象,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怕观不好反而失去信心。我是不是应该谦虚点...

        问:我念佛,也观佛的形象,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怕观不好反而失去信心。我是不是应该谦虚点,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常敏法师:你不是谦虚,其实你是贡高我慢。起心动念都是妄想的凡夫众生,觉得自身可以做到,可以观察到佛清净庄严的相貌,这就是骄慢。  

        阿弥陀佛在经中说得很清楚: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得救了。佛并没有要你观到他的形象,更何况你的智慧与目力也达不到。佛为什么以名号来救度众生?他知道众生罪业深重,贡高我慢,所以才会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才无条件地以大慈悲心来救度十方众生。佛的慈悲心是什么?就是佛的大悲愿力。而佛的大悲愿力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他以名号来救度众生。就像盲人,虽见不到太阳,但依然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你现在本身就是盲人,却还以为“我能见到太阳”,所以你才会以为你可以观想到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为什么说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不是说看到光明的众生摄取不舍呢?我们凡夫众生如聋盲喑哑,所以,佛才会以遍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的光明来救度十方众生。如果你的视力也无所障碍,就不需要佛的无碍光了;他完全可以直接以光明摄取不舍我们。他为什么要说“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是因为知道凡夫众生昏蒙闭塞,如聋盲喑哑,见不到光明,所以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普摄十方众生往生净土。

已经往生的莲友善信、小善觉,她们现在有没有披弘誓铠回来呢?我们能否再遇到她们?

        问:已经往生的莲友善信、小善觉,她们现在有没有披弘誓铠回来呢?我们能否再遇到她们?

        常敏法师:你遇到阿弥陀佛就遇到了她们嘛。你们有没有遇到南无阿弥陀佛?(众人答:遇到了。)是啊,往生者都在弥陀无碍光明名号中了 。她们俩没往生之前就遇到了,大家早就相遇在弥陀光明名号中。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虚妄心所生,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才是真实功德,而我们凡夫却老是把虚妄的东西当成真实,所以才会问:我们能否再与他们相遇呢?往生者有没有帮助我们?其实她们已不再是善信,善觉了,她们已回到无碍光明中、回到真如实相中,都号妙音如来南无阿弥陀佛。 

        虽然我们是凡夫众生,但弥陀给予念佛人无上功德大宝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我们的实相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所以,我们不用去牵挂那些往生的莲友,她们都已化作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人很珍贵,所以又被称为芬陀利华。我们虽然还不是金色身,虽然还拖着个肉身,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看《观经》有什么好处吗?《观经》里有关于西方胜境的描述,而凡夫众生无法观察到净...

        问:我们看《观经》有什么好处吗?《观经》里有关于西方胜境的描述,而凡夫众生无法观察到净土,那读《观经》就可以了吧?

        常敏法师:经言: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观经》也是告诉我们,往生净土要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有多高大?《观经》中说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而凡夫的肉眼能看多远?即使借助望远镜又能看多远呢?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如果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不能获得神足通,于一念之间,最低限度不能超越无量诸佛国土,我誓不成佛。你看看现在的一些所谓“神通”,能和四十八愿中的神通相提并论吗?不要说不能相比,我们凡夫连心念都达不到啊。

        凡夫肉眼无法观察净土,那读《观经》就可以了吗?要知道,读和观是两回事啊。读经,你读过就读过了,观察不了其胜境。就比如有人从外国回来,给你讲国外所见,你只是听听而已,那和你亲眼所见怎么会一样呢?更何况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夫众生穷尽思维也无法了达啊。如果要观察到,就要靠佛力。韦提希夫人如果没有佛力的加持,也是见不到西方胜境的。极乐妙境,都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欲得此妙境,唯依佛本愿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极乐世界自然显前。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提出了五念门,这和我们的念佛有什么关系?

        问: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提出了五念门,这和我们的念佛有什么关系?
        常敏法师: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昙鸾祖师阐述天亲菩萨愿生偈,云何生信心。而说修五念门,得生极乐国土。何谓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一心具五念故,是为广大无碍一心。以一心为归,而作安心,而行五念,为其自行,天亲菩萨愿生偈末后说“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为教化众生利他之意。
        第一礼拜门,就是我们身业礼佛,这是阿弥陀佛功德成就的。
        第二赞叹门,就是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是从信心中生起,是从阿弥陀佛慈悲无碍光明心中生起的,所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亦是与佛心相应。
        第三作愿门,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西方净土。此愿往生心,是来自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慈悲呼唤;此愿心到达众生心中,自然能发起我们无上菩提之心。佛的慈悲愿心、智慧光明照耀凡夫众生的身心,能令凡夫众生发起无上菩提心,发起愿往生心;能令众生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愿生心也是佛愿所成就。
        第四观察门,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我们要想成就观察门,也要顺佛力,那也是弥陀本愿力功德所成就的。我们凡夫的烦恼、妄想没断除的时候,想凭自己的力量,去观察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很难很难。
        第五回向门,就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去救拔一切有情出离生死苦海,成就大菩提心。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第二十二愿成就的。
        所以,天亲菩萨所说的一心,昙鸾祖师说的五念门,是凭着佛的愿心,即佛的无上信心功德来达成,是阿弥陀佛来成就了一心。这里的无上信心,就是“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里的一心,就是无上信心;此信心能生起五念门。所以,五念门,是一心功德所成就。一心,就是无上菩提信心,是无碍光如来的无上信心。所以,我们要念佛成就,唯有依凭佛愿,仰靠佛力。

     

我喜欢打坐念佛,觉得这样心比较定,也希望在定中见西方净土,这样念佛对吗?

        问:我喜欢打坐念佛,觉得这样心比较定,也希望在定中见西方净土,这样念佛对吗?

        常敏法师:我们念佛,要顺佛愿,随顺佛力,来领纳弥陀的恩德。打坐入定,要断除贪瞋痴烦恼,要断见思惑,这些东西去除后,清净心自然现前,自然就入禅定了。我们凡夫烦恼没断,不必刻意去追求禅定,追求定中的西方净土。因为你心不清净,刻意去求会产生幻觉。你打坐时可以念佛,出声念可以,金刚持念也可以。

        感恩念佛,如法修行,有缘自然会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念佛要去体会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恩德,而不是去追求境界。

有很多人念佛,为什么没有往生呢?信受念佛和疑惑念佛有什么区别吗?

        问:有很多人念佛,为什么没有往生呢?信受念佛和疑惑念佛有什么区别吗?

        常敏法师:以疑惑心念佛者认为:我信愿行资粮具足就可以去极乐净土;如果我还有贪念、有计度、筹量等等,就去不了了。这是我们心中无明闭塞的缘故,是我们自身的计度筹量,所以不明了佛智、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切愿,不明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来救度我们,而且是不会让我们退转下来的。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来念佛,就存在疑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去有的人不能去。

        明信佛智的念佛往生是莲花化生。如果你认为念佛还不一定能去的话,那就成为远善了。这是因为在知见上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这么认为: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是我自己乘上去的,却不知道,这艘船其实是佛在摄受我们,是阿弥陀佛牵引我们上去的;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是无条件地呵护、帮助孩子,但孩子不一定能明了母亲的爱心。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母亲,孩子回归家园本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你有这种想法,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你认为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往生,没有达到标准就不能往生。你把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心“至心信乐”当成了凡夫的发心了。

        我们还是要多读诵《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会消除我们的贪瞋痴烦恼,佛的智慧光明会遣除我们内心的疑惑与黑暗。《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有一段经文,我们可以来学习一下: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二十二愿所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都是无尽愿,这是普贤菩萨的行持。

        从《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段经文里就可以看出,我们欢喜信受、闻名念佛之时当下就获得往生;舍命之时,我们的诸根悉皆散坏,我们所执著的眷属、世间财物都会摒弃、远离,唯有阿弥陀佛大愿王常随我们,阿弥陀佛大愿王会住在我们心里,令我们一念之顷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我们的一切顾虑,通通都不必要。我们不必担心。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是佛救度我们的悲心切愿。

        赞佛偈曰: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能化出无量诸佛,化现于十方世界,化现在十方众生的心中,所以当我们被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所照耀的时候,我们心中就会生起南无阿弥陀佛,这意味着阿弥陀佛已经化现在我们心中,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已经住持在我们心中,而且他是主动来救度我们的: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当我们欢喜信受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当我们发起这一念的时候,即时、当下就获得往生。这里往生的意思就是指我们凡夫忧虑、挂碍、烦恼、妄想、无明的心,得到佛的救度。阿弥陀佛无碍光明是破除我们无明黑暗、烦恼妄想的心,并且令我们在往生道路上住不退转,再不会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弥陀佛有这样的誓愿,而且佛的誓愿已经成就,真实不虚,所以,这容不得我们半点怀疑,它完全是佛恩所赐所成。

        南无阿弥陀佛!

《佛说无量寿经》开显了名号功德,为什么我们没有遇到善知识前看不懂呢?

        问:《佛说无量寿经》开显了名号功德,为什么我们到善知识前看不懂呢?

        常敏法师:北魏时期,昙鸾大师是遇到了菩提流支大师,接受了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的信仰才学习净土法门,精修净业,致力弘扬净土法门;道绰禅师也是看到了昙鸾大师念佛往生事迹的碑文,才归向净土,专修念佛。所以,凡事要有因缘。

        《佛说无量寿经》开显了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我们为什么看不懂?这是我们凡夫的疑惑心障碍了自己,使自己很难明了佛意,所以要有善知识来开显。如果我们修习净土法门没有无明疑惑,念佛就已经成就了。可是,如果把念佛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或以此去修清净心,这就是一种见浊,是邪定聚与不定聚。知见不正,即使遇到这么殊胜的教法,也会错过。

我是一名教师,很想静下心来念佛,可满脑子都是学生的事,无法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问:我是一名教师,很想静下心来念佛,可满脑子都是学生的事,无法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办?

        常敏法师:因为你不是大势至菩萨啊。大势至菩萨没有凡夫众生的这样的业力,没有众生这种染缘,他念佛自然就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身为凡夫,我们就这样念佛,随时随地,想到就念,不用改变身份,也不用求“清净心”。阿弥陀佛已经观察到众生的智慧善根不同,所以给我们承诺:“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光明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来入我们凡夫妄想心的,就像黑暗的屋子进了阳光,黑暗就立刻消融在光明里。当我们凡夫心中生起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就已建立在我们心中;虽然还是凡夫心,但我们和佛心已经融为一体,和阿弥陀佛是同体。所以昙鸾大师说: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业系,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我们做不到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我们是凡夫众生,还有贪瞋痴烦恼,但在我们烦恼心中能生起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告诉我们:我已在救度你;你已获得往生。所以,念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们想念佛就自自然然地念佛、自自在在地念佛;一边生活,一边工作,一边念佛。念佛不是求清净心,虽然名号有清净的功德,但最重要的是:你已得救。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怎样协调念佛与生活的关系?

        问:我们怎样协调念佛与生活的关系?

        常敏法师:念佛与生活,有矛盾冲突吗?我们可以一边念佛,一边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敦伦尽分,把生活当成一种修行。无论是遇到顺缘还是逆缘,都要明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们念佛,是来领纳南无阿弥陀佛的恩德,让阿弥陀佛建立在我们心中。心中有了南无阿弥陀佛,他的无碍光明时时照耀我们,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作为念佛人,我们就这样过着念佛的生活。高兴时念佛,痛苦烦恼时也念佛,让阿弥陀佛陪伴我们,让南无阿弥陀佛的十二种功德来调摄我们。佛的清净光,能使我们念佛时,让烦恼得到平息。当我们痛苦时念佛,佛的欢喜光会消除我们的痛苦,令我们得到安乐。我们有疑惑心,佛的智慧光会开启我们的智慧。我们常念佛,触其光明,身心柔软。“触其光明”,如果有众生,能遇到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会以六字名号显示出来。当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照耀我们身心,我们心中会生起南无阿弥陀佛。触其光明之时,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我们的贪瞋痴烦恼,渐渐都会消除熄灭,身心都会柔软,心中会欢喜踊跃,生起善念。所以,我们一边念佛一边生活、工作,让念佛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佛的慈悲光明和我们的人生融为一体,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自然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令我们获得往生,具足无上功德。我们念佛,把念佛这样广大的利益,带到我们生活中去,获得一个圆满的人生,我们瑕满的人生也因此不会再有缺憾。

我往生的心不迫切怎么办?

        问:我往生的心不迫切怎么办?

        常敏法师:往生的心不迫切,那是因为往生成佛这样的大事,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立,你都没有参与嘛。十劫前,阿弥陀佛建西方极乐世界,你参与了吗?他发愿要救度我们,都没有和我们商量,所以,你哪里会有迫切感呢?彼时的我们,还流浪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在醉生梦死中。当他完成了誓愿,建好了西方极乐世界,才来告诉我们:我来救你,我以本愿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救度你,以光明名号来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佛的大悲愿力为我们成就的。我们念佛的当下就被他摄取不舍了。如果你怀疑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就生不起迫切心,这是很正常的。今天你虽然遇到了这句无比珍贵的南无阿弥陀佛,虽然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愚痴的心里却还在疑惑: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念佛真有这样的利益吗?佛究竟能不能救我?心里觉得不踏实,还要带一点资粮。是不是这样?因为你不明了,我们往生的信心,完全是佛力所成就,是佛“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慈悲愿心所发起,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这是难信之法。佛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宣说此教法尚且觉得很难很难,如果我们总在自己这里找信心,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因为我们没有证得。

“万法皆空”是不是对大菩萨说的?请师父给我们开示一下。

        问:“万法皆空”是不是对大菩萨说的?请师父给我们开示一下。

        常敏法师:万法皆空,可我们凡夫现在住在“有”中,也就是说,我们达不到、体会不到万法皆空的这种空性。如果你能体会到,那你就不会受业力所牵流了。而我们现在是在因果中,没法去断除这个因果链(也就是罪业)。你没法消除它啊,所以,你怎么去证得万法皆空呢?你现在是该烦恼还是烦恼,该痛苦还是痛苦。

        “万法皆空”不仅是对大菩萨说,对我们凡夫也是这样说的,但是你能不能破除这些有为法?能不能断除自身的贪瞋痴烦恼?能不能破除自己内心的无明黑暗?如果这些你都可以做到的话,你就能体会到空性,就能证悟到空性了。证到空性才能显示涅槃之德,而你现在断除不了贪瞋痴烦恼,断除不了见思惑,断除不了尘沙惑,当然也就破除不了无明心,所以你还在因果轮回中 。

        空,谈何容易,你只能谈,但你想体会证悟到,那是需要进入无我相的空性,而不是说空就可以空掉的,对不对?被打一巴掌,你还会痛,会起瞋心;逆缘来了,你还是烦恼;坐在那里不动,妄想照样生起。所以,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要仰靠佛的大悲愿心佛的大悲愿力,来斩断这些恶业恶缘,出离此娑婆世界,出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净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业恶缘的牵流,只有弥陀无限的慈悲,我们心地自然就清净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功德就显示出来了。

什么是业障?

        问:什么是业障?

        常敏法师:业障,是指过去作恶所造成的一种障碍。我们凡夫内心的无明黑暗也是一种业障。这种无明黑暗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呢?就是以贪瞋痴烦恼表现的。我们有贪瞋痴烦恼,有执着的心,这种执着就会障碍我们,使我们的心地更加黑暗。我们本自所有的佛性功德、清净心就被隐没了;表现出来的都是愚痴、无明、黑暗。

        凡夫没有智慧,造了太多恶业,这种业力就是受我们无明心驾驭而造下的恶行。这种恶行形成的业障就障碍了我们内心的光明,所以业障不是别的,业障就是我们的贪瞋痴烦恼。

        凡夫喜欢攀缘,听到别人闲言碎语,好奇心马上生起:“他们在说什么?要不要去听一听啊?”如果你付诸于行动了,就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种随业流转,这也是业障。

为什么我们凡夫很难放下执着的心?

        问:为什么我们凡夫很难放下执的心?

        常敏法师: “心”是什么?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对应,就产生了分别,产生了“心”。心也是无常,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比如你喜欢的东西遗失或损坏了,心里就会难过,就会生出种种贪瞋痴烦恼。

        众生的心,在无始劫轮回里流浪已久,已被习气污染很重,很难做到看破放下无分别,要破除我执真的很难,但是现在我们学佛可以靠佛力啊。在净土宗,我们就把自身的善恶业都交给南无阿弥陀佛,把我们的身心融入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中,靠佛威神力来破除我执,破除无名黑暗心。虽然我们还有执着的心,但无上功德名号已建立在心中了,烦恼执着渐渐消融。当我们与此世界的缘分散坏,凡夫的这种执着心,遇到阿弥陀佛清净无碍光明显现时,自然就没有了;就像黑暗的房间照进了光亮,黑暗自然就隐没了。我们平时执着、放不下的东西,通通都被消融,凡夫的心就成为清净、光明的心。所以,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佛心就是我们的。

        这句名号是一种方便,同时也是最真实的功德;它是弥陀酬愿度众生,是清净涅槃功德所显示出来的。它也是我们本有的东西,是阿弥陀佛以誓愿来帮我们开显的。众生的心是无常的。此因缘灭,彼因缘又生起。如果不是阿弥陀佛以此誓愿来开显的话,我们靠自己,是很难看破放下的。

[首页][上一页]40414243444546474849[下一页][末页]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39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5)00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