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净宗要典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机缘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机缘问答>>

机缘问答

    ''

我认识的不少莲友,老喜欢谈鬼神之事,谈冤亲债主。

        问:我认识的不少莲友,老喜欢谈鬼神之事,谈冤亲债主。

        常敏法师:老爱说鬼神之事,这也是业力的显现。这些都是不净业。

        佛法是要我们断除这些妄念,让我们得到清净解脱,而不是与它们攀缘。我们的修行要和佛相应,才会获得功德利益。你心里老执着鬼神,去与这些东西结缘,最终你会到哪里去呢?

        菩萨以佛智慧光明故,心中没有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而现在你心里装着这些颠三倒四的东西,已经违背了佛的经意。我们是凡夫,唯有仰靠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救度才能得到解脱,获得往生大利;唯有念佛,才能心安。现在我们念佛,心中有南无阿弥陀佛,有佛的慈悲光明照耀,一切冤亲债主,佛都会帮我们消除。名号有度一切苦厄的功德,让我们在恐惧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现世念佛,就常被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所照耀。与此世界缘分了断时,就回归净土了。

《观经》里的九品往生,是指入胎宫吗?

        问:《观经》里的九品往生,是指入胎宫吗?

        常敏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云: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就是因为众生疑惑佛智,认为我一定要修诸功德,以此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往生净土;或者认为往生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以念佛植众德本的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才达成的。如果这样的话,都会堕入胎宫。凡夫众生因为平时自己修行的功德不一样,有差别,所以才会生出“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的分别。由于众生善根不同,所建立的信心也不同,因此在胎宫里所感得的果报也不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三辈九品之别。如果都入阿弥陀佛本愿海,则全成一味,往生净土无有差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二种说法:

        1.如《观经》阐述,往生净土有三辈九品。

        2.如昙鸾大师所说:“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此界有三辈九品的众生。这些九品众生往生净土都是一样的因,都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众生往生前有根性不同的差别,但往生后都是莲花化生,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我们来学习一下《佛说无量寿经》下卷中阐述的十八愿的往生利益: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经文中指出,不论你是哪一辈众生,遇到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名号功德,欢喜信受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时就获得往生大利,住不退转。这是往生极乐报土功德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经常去寺院帮忙,有没有功德?

        问:我们经常去寺院帮忙,有没有功德?

        常敏法师:经常去寺院帮忙很好啊。佛待我们甚于父母念子,我们要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愿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并不是要我们帮佛做点什么。我们之所以能去寺院去佛堂发心,是佛菩萨慈悲牵引来到三宝地,我们才有因缘培福德种福田。其实佛不需要我们帮什么忙,他是彻悟的觉者,智慧功德都已经圆满。你到寺院三宝地不能空手而归吧?你今天去寺院帮忙了,那你得到什么好处了呢?我们去寺院是去了解、领受佛菩萨给予我们的恩德和利益。佛菩萨如同我们的父母一样,是给予我们种种利益的。我们内心得不到安心,还有很多忧虑,佛陀给我们答疑解难,让我们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得大安心。

        所以,我们念佛,亲近南无阿弥陀佛,就要了解佛的慈悲恩德,这样我们才会去信受、领纳。我们这样学佛才能得到阿弥陀佛给予我们的无上功德大宝,才会得到往生大利益。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是要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我们念佛,就要听闻阿弥陀佛怎么说的,那就在《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我们学佛要明了弥陀的慈悲愿心,四十八愿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功德大宝的清单,你不去领受,那就错过了。阿弥陀佛把他的无上功德和利益都写在了《佛说无量寿经》里。所以我们要经常去学习听闻,这样才能领受南无阿弥陀佛给予我们的无上功德大宝。

     

九品往生说的是不是自力功夫的浅深?

        问:九品往生说的是不是自力功夫的浅深?

        常敏法师:往生西方有九品,有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的差别,这是释迦牟尼佛“顺余方故”,恒顺众生而说,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有差别相。

        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清净无为涅槃的境界,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而凡夫往往认为自己修善,品位就高些;如果一个恶人,往生的品位和自己一样,心理就不平衡。你说要断除烦恼才可以往生成佛,如果说没有断除烦恼,众生也一样可以往生净土的话,凡夫心里就难免愤愤不平。那么佛就方便说:你具诸功德,断了烦恼,品位高,往生净土就上品上生;你罪恶凡夫,烦恼没断,往生净土就下品下生。这是释迦牟尼佛顺众生而说。

        弥陀哪里会有差别相、分别心呢?佛的慈悲心是清净平等的,如果他还有这些个分别,那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你认为你在这里念佛精进勇猛,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大;如果没念佛或者念佛懈怠,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枯萎了。这样解释净土,那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与我们这个无常的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我们凡夫则把方便当成了真实,虽然没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见到佛心。这都是凡夫众生的计度筹量。

        大经云: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即使声闻、菩萨圣众也无法明了佛的慈悲愿心.这就像一个生来就失明的人,还想去给别人引路是一样的道理。如来的智慧深不可测、广大无有边际,连声闻、菩萨都无法臆测,唯有佛与佛之间才能了达。这是佛在大经里早已明确告诉我们了的。

     

     

善导大师说:菩萨教是不了义教,佛说的才是了义教。请师父给我们开示。

        问:善导大师说:菩萨教是不了义教,佛说的才是了义教。请师父给我们开示。

        常敏法师:善导大师说: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因为要往生净土,听佛所说才是正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阐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行,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呢?“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历代净土祖师慧远大师、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印光大师等,都是劝我们依凭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依靠本愿力而得到救度。我们往生净土是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念佛往生。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为我们开示: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大师教导我们修学净土的五种正行。可能每个人和祖师的缘分不一样,但是历代净土祖师大德都劝我们依法修行依净土三经修行,依止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末法时代,亿亿人起行修道,无一得者,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净土宗的历代祖师也都是劝我们顺从佛教顺从佛愿,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以其大悲愿心,以光明名号摄受一切众生。所以我们的安心是要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这样才不辜负本师的劝导,不辜负他为我们宣说这样慈悲的法门。我们也顺从祖师大德对我们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极乐世界?我念佛持咒好不好?

        问: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极乐世界?我念佛持咒好不好?

        常敏法师:我们是凡夫肉眼。极乐世界佛菩萨三种功德庄严都是法藏比丘清净勇猛修行所成就。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无量妙土,以及佛的智慧、清净心,不是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够测度的,就像蚂蚁没有慧根与善根测度人的智慧。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佛的智慧深广无涯,只有佛与佛之间才能究竟、了达。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又称为无碍光如来,他的无碍光明能破除众生的无明障碍。他的无碍光救度众生是没有障碍的,他以光明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摄受众生。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汇集而成,而众生的信心、资粮是会变异的。我们在呼吸之间就有八万四千个念头呈现,你说哪一个念头是你的信心?凡夫的心如水中画符,随起随灭。众生的资粮也是会变异的,因为众生的心是无常之心。

        无论是念佛还是持咒,你的见思惑没有断除,贪瞋痴烦恼都没断除,念念都是妄想所生,很难达到清净的菩萨境界。而菩萨是清净心,你这样持咒就很难与菩萨相应,纵使有一点感应也是稍纵即逝,因为你的心不真实。所以,要观察极乐净土,就要往生极乐净土,这完全是要依靠弥陀本愿力了。

      

阿弥陀佛慈悲不舍,我相信只要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就一定能去极乐净土。现在纠结的是...

        问:阿弥陀佛慈悲不舍,我相信只要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就一定能去极乐净土。现在纠结的是,是不是我放不下就很难得度?阿弥陀佛不是随缘救度吗?

        常敏法师:我们来看佛是怎么说的。《佛说无量寿经》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里所说“至心信乐”是指佛心,是佛的慈悲心,而不是凡夫的心。你认为是我要如何如何,就一定能往生净土;万一放不下就很难得度,这是你站在自身立场去揣度的。但是佛说得很清楚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方众生以信受无疑、欢喜爱乐之心愿往生到我的国土。这是佛的慈悲愿心!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以来,都作为大施主,把无上佛果功德普施一切贫苦众生。阿弥陀佛以身口意三业清净修行所成就的无上功德回向给众生,他的体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成就文言: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下就获得往生利益,并且在往生成佛道路上再也不会退转下来。至心是佛心、真实心,不是凡夫众生的心。今天信心满满的,明天又一万个放不下,这个心不是“至心”。凡夫的心有波动变异,它既不是至心也不是真心。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心犹如金刚一样,不会变异不会动摇。这才是阿弥陀佛的真实愿心。佛以此心来摄受救度众生,以此真实慈悲心呼唤我们回家。

我没有学佛之前没有这么多烦恼,现在学佛了,为什么反而烦恼重重?

        问:我没有学佛之前没有这么多烦恼,现在学佛了,为什么反而烦恼重重?

        常敏法师:这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到处充斥着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我们没有遇到佛法,没有修行的时候,觉察不到自身的烦恼;学佛以后,对照佛法观察自己,知道所做的很多事都不如法,所以烦恼、痛苦。

        对照佛法的很多要求,我们都受持不了,比如佛说要持戒,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凡夫众生却没有相应的善根与智慧来受持这样殊胜微妙的教法。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都是身在五浊恶世的贫苦众生啊。

        什么叫贫苦众生?就是我们这样没有智慧、没有善根,贪瞋痴充满身心的凡夫众生,正如《观经》下品下生章里说的五逆谤法、具足十恶的业障凡夫,身心都是烦恼成就。善知识说,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唯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威神之力,才能令我们从无明黑暗中解脱。善知识给我们讲微妙佛法,教修清净心,我们却很难受持。

        大家一定都知道《金刚经》、《华严经》等经典。这些大乘佛经是佛对菩萨所说。释迦牟尼佛在宣说《妙法莲华经》时,当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听了都如聋盲喑哑,纷纷退席,因为他们无法受持这么殊胜的教法。佛陀的教法都是对机所说。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贫苦众生选择了应我们根机的教法,就是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都劝导我们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以其不可思议的慈悲愿力,使我们这样无有智慧无有善根的凡夫众生,依此教法而得救。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自己相应的教法修行,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利益。如果选择的教法与自己不相应,那么即使你很用功,得到的利益也是很少。

     

     

     

念佛也能达到明心见性吗?

    问:念佛也能达到明心见性吗?

        常敏法师:这是从自力修行的角度去阐述,而不是从阿弥陀佛慈悲愿心的角度去阐述的。要明心见性,你得修清净心。但是我们念佛,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不是为了求明心见性,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念佛,如漂浮在大海里求生。我们念佛是要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得到往生。这里是五浊恶世,我们在生死苦海里,来不及求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已经上岸的人去求的。你在大海里,当务之急是要获救。菩萨、罗汉都在岸上,生死都已了断,可以去追求明心见性了。所以,明心见性是对圣贤讲的。圣人可以破四相。和大德谈明心见性,他们一听就开悟了;如果对凡夫讲,就成了一种“负担”。所谓负担,就是你要去行持,你会感觉不堪重负,很辛苦。所以,为什么有的人会退转呢?就是因为受持不了。

        我们常常说要发菩提心,但是退转的很多很多,因为做不到啊。比如陈晓旭,其实她已经很努力地去做了,但是她无法像菩萨那样做得圆满。有人以自己的计度心来判断,认为她念佛功夫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命终没有正念,已失去利益;但是如果从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角度来说,她念佛就能得救了,因为佛要救度的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阿弥陀佛以光明名号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说闻名念佛时她已经得救了。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慈悲的力量。

我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无明心中生起的吗?

    问:我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无明心中生起的吗?

        常敏法师:是的。这些都是凡夫有漏心生发。凡夫不知道此是无常,​还以为是真实。有些人会说:我做了多少功德啦,我要积功累德啦……又有些人会说:我的恶业怎么办啊?因为我们不知道善恶业都是无常的,通过念佛能消除三垢冥。如果我们明了诸法无常,我们念佛就不会再有恐惧、挂碍。

极乐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吗?极乐世界也没有时空观念是吗?

        问:极乐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吗?极乐世界也没有时空观念是吗?

        常敏法师: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声音呢?释迦牟尼佛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闻名念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才这样劝人一心念佛。释迦牟尼佛见到了庄严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出和雅音,演畅种种妙法。微风吹动,那里的七宝行树、及宝罗网,都能出微妙法音,闻是声音,自然都会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极乐世界是清净光明的世界,国中的菩萨于所有万物,都是无我所心,无染著心。

        而时空观念则是我们凡夫的计度筹量的变现,这在极乐世界也是不存在的。极乐世界清净无为,光寿无量,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具足无量功德,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没有障碍,所以救度十方众生往生净土没有障碍。

     

我们念佛靠佛愿力往生,但如果要证悟,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吧?

        问:我们念佛靠佛愿力往生,但如果要证悟,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吧?

        常敏法师:你说呢?善导大师学习《观无量寿经》,见极乐净土九品,大喜:“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 于是勤苦精进,昼夜六时念佛,读诵《佛说阿弥陀经》,如救头燃,不到精疲力竭,决不罢休。寒冰天气,也要念到汗流浃背才为止。大师出则演说净土法门, 从不与人聚谈俗事,唯恐耽误净业。善导大师念佛功夫深厚,成就殊胜,念一声佛,便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百千声佛,就有百千道光明从其口出,自证境界不可思议。

        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果我们想开显信心,一样要下一番功夫,精进听闻弥陀本愿功德。但我们不是那样的猛厉的根基,那条路我们走不通,那么我们就信受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功德,任凭阿弥陀佛的救度。

        善导大师、亲鸾大师他们不仅善根深厚,而且根性勇猛。善导大师是以行立信,以念佛行持来确立信心;亲鸾大师是注重信心的开显,以此来获得往生的大利益。但是无论是以行立信,还是信心开显,都是弥陀慈悲愿心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实相身,就是为物身。我们凡夫依靠的是弥陀本愿名号功德,闻名念佛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任凭佛的救度?

        问: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任凭佛的救度?

        常敏法师: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救度十方众生没有障碍,所以称为阿弥陀佛。我们所说的“任凭”,就是全身心投归弥陀怀抱,欢喜信受南无阿弥陀佛。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不论有智还是无智,不论修行精进还是懈怠,就这样把我们的善恶业通通都交给弥陀,全身心投归弥陀大愿海中,任凭弥陀救度

        往生净土不是靠我们的善恶业所成就,也不是靠我们的修行功德所成就。我们却常常觉得,不凭我们的功德怎么行呢?其实,闻其名号,欢喜念佛,仰靠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凭着弥陀本愿名号就这样往生净土,这已经超越了我们凡夫的知见。我们很幸运,有缘在一起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起念佛。大家还把弥陀的恩德与家人分享。或许现在他们还没有欢喜信受,但只要闻到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已被摄取不舍。往生净土,人人有份。

        天亲菩萨已经信受了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劝导,领纳了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所以作偈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既然本愿救度就是“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那我们也就不...

        问:既然本愿救度就是“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那我们也就不需要方法思想吧?

        常敏法师:是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本愿,是佛本愿;是阿弥陀佛以佛力来摄受众生。善导大师是从自己的行来立信的,从自己的修行来体会证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也是这样。

        慧远大师当时行念佛三昧,精进修行体会到了,其实也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开显出来的。弥陀四十五愿说: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众生闻名,三垢自然消除,智慧之眼自然打开。业力消除,信心自然显现,所以这依然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慧远大师三次见极乐世界,命终之时又见弥陀说:“我以本愿力故,为汝安心,七日之后来接汝。”我们凡夫众生也是这样,直接以弥陀名号功德来契入。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就是阿弥陀佛让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名号功德。名号功德有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无量光无量寿是法性功德,是来利益众生的。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有明确阐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佛的信心。这里“乃至十念”,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体现,是信心的体现,是佛的慈悲心的体现,是真实的功德。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三心本身就是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来体现,以名号功德来体现。这名号功德就是佛所说的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威神力所显示的,无论是作为我们往生的信心,还是作为我们称名念佛的载体,都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成就。

        四十八愿,愿愿末后都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我们谈信心还是要靠“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力;称名念佛,也是靠“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力来达成的。所以,我们要明了,信心、称名,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力所成就的。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心,是清净无为涅槃的境界,这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所能思量的,所能思维的。

     

     

     

我们依照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念佛好吗?

        问:我们依照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念佛好吗?

        常敏法师:善导大师依《观经》修行体悟佛心,于极乐净土皆蒙证益。他已经与佛心心相印。体悟是一种修行,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最初时,善导大师是思维西方净土,精进修行,每天念佛号十万,渐渐地和佛感应道交,声声光明,于极乐净土皆蒙受益。所以,善导大师重视以行立信:你要得到信心,一定要勇猛修行,体悟佛心,以此来确立信心。他的五部九卷,说的都是依法修行。净土的五正行,也是明确了修学方法。所以大师是以行来摄信,因为他闻佛说法,已经得到利益。证益,就是已经得到利益了,现世已经受用。这是一种心境。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思想。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大家回去可以好好学习一下: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今言无量寿者是法。觉者是人。人法并彰故名阿弥陀佛。又言人法者是所观之境。即有其二。一者依报。二者正报。就依报中即有其三。一者地下庄严。即一切宝幢光明互相映发等是。二者地上庄严。即一切宝地池林宝楼宫阁等是。三者虚空庄严。即一切变化宝宫华网宝云化鸟风光动发声乐等是。如前虽有三种差别。皆是弥陀净国无漏真实之胜相。

        善导大师依《观经》修行,体悟到 “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而我们凡夫众生是以弥陀本愿名号功德来成就往生的。

        什么是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弥陀的智慧光明照耀十方世界,救度十方众生往生净土,没有障碍,所以称为南无阿弥陀佛。他的誓愿也是这样说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首页][上一页]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页][末页]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39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5)00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