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机缘问答>> |
机缘问答'' 众生因果自作自受,可阿弥陀佛承担了我们的业,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问:众生因果自作自受,可阿弥陀佛承担了我们的业,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
往生净土真的人人有份吗?问:往生净土真的人人有份吗?
有的人没听过弥陀本愿,他们坚守一辈子的念佛,那他们的一辈子念佛也是被佛摄取的念佛?问:有的人没听过弥陀本愿,他们坚守一辈子的念佛,那他们的一辈子念佛也是被佛摄取的念佛? 常敏法师:一辈子念佛很好,但不能把“一辈子念佛才能往生”作为往生的条件,认为不一辈子念佛就不能往生。我们不能把一辈子作为条件,不能把机上的行为作为条件,不然就是着重机,好像往生是靠机的力量了。虽然不能明信佛智,念佛都是佛恩摄取不舍,往生净土是依靠弥陀的本愿力量所成就。 佛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十劫前就完成了对众生的救度,只是众生的想法太多,都在自己这边计度筹量。如果你现在还在执着机的话,可能就会遗漏佛恩而失去往生大利益。 我们专心信受,一向称名,就是专心依靠、归命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救度吗?问:我们专心信受,一向称名,就是专心依靠、归命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救度吗?
许多人念佛觉得很难往生,是不是因为他们感觉信心不够?问:许多人念佛觉得很难往生,是不是因为他们感觉信心不够?
《华严经》里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里是从佛性功德来阐述信心。信心就是如来,信心就是佛性。昙鸾大师说,名号就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才是信心。离开了名号,你去哪里找信心?所有的功德都在名号中显现出来。 如果认为口称名号,就是上尽一形的念佛才能往生,这样就把名号功德隐没了,把实相身、为物身也隐没了,所以会说,你到了大愿船上,不念佛就要掉下来。阿弥陀佛大愿船好像是漏的,不念佛还会掉下去。那是因为不明了念佛是佛力所催,念佛是佛愿所成,是佛的无碍光明摄受众生。 净土法门和其他教法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名号的功德,是从西方极乐世界传过来的。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是他在宣说名号的功德。光明名号是无所障碍的,它传到了我们娑婆世界,让我们听闻到极乐法音,我们闻名时就被佛力摄取不舍了,就获得往生利益了。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念佛来自于弥陀无碍光明照耀嘛,他摄受了我们,感动了我们,我们才会念佛啊。就像盲人也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而这个温暖是来自于太阳。也就如孩子喊妈妈,是来自于妈妈的恩德。念佛当下,即时就获得往生,获得救度了。当我们闻到名号时,就被摄取不舍了。 信心的展现,还是通过名号来展现,也只有通过名号来展现。名号的功德建立在心中,很容易提起啊;而信心的彰显,众生机缘不同,慧远大师也只有三次见到圣境啊。所以,信心还是会有彰显和隐没的时候。但是名号的功德不会变,随时你都能提起。后来体会到名号功德是佛力所推动的,是实相身,为物身。所以念佛诵经是享受佛恩。昙鸾大师讲名号是实相身,为物身,讲的太好了。此法性功德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愿生西方净土的心是不是要很强烈?问:愿生西方净土的心是不是要很强烈?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信受就是执持。太阳光明照耀着我们,我们只有领纳与接受。佛说得很清楚: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众生。为什么我们能称名呢?这都是佛的所有功德回向给众生,而且是无条件的。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法藏比丘说:如果我成就佛道,我的名声要超过十方世界,假如有一个众生不能听闻到我的名号,获得往生利益,我誓不成佛。所以,你想障碍都障碍不了。我们完全是被动的,往生净土完全是佛力所催,你不想念佛也不行,不想往生也已经别无选择了。 我知道念佛是乘佛愿力,但“乃至十念”还是我要念的啊?问:我知道念佛是乘佛愿力,但“乃至十念”还是我要念的啊?
这乃至十念,是表示南无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心已经完成。我们闻名念佛之时,往生已经承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佛恩赐的,欢喜信受表现在口业是念佛,在身是礼拜,在心是忆念,所以,念佛不是来自于我们这里,而是来自于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呼唤。这不是不叫你念佛,而是要明了念佛是欢喜信受。什么是欢喜信受?就像小孩子领纳妈妈的恩德于心中。不管他喊不喊妈妈,他心里都有妈妈的恩德。 这个“乃至十念”,完全是获得慈母的救度而发起的感恩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你要念多少,而是以感恩之心念佛。心中有妈妈,不在于你念多少,而是感恩慈母的恩德,感恩世上只有妈妈好。当你心中有佛时,自然会感恩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二声,乃至百千亿声,庆喜得救;反之,如果你心中没有妈妈,你每天念一百声、一万声佛号又有什么用呢?往生不是凭我们计数念了多少声佛号,那不计数就不能往生了吗?往生,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时,就已经获得往生大利,这才是最真实的,因为佛的心是不会变异的,犹如金刚一样住持在众生心中。佛又称为不断光如来,他的光明摄受众生不会断绝,一一光明都流入众生烦恼的心中,常随着我们。如果你觉得我临命终时一定要记得念佛才能往生,否则就不能往生。有这种念头是很危险的。 闻说阿弥陀佛,是凡夫的心闻到阿弥陀佛慈悲的名号,而名号的功德,就是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没有障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我觉得直接劝人念佛是很难被接受的。居士:我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唯有皈依南无阿弥陀佛而得救,可当有人问起我怎样从佛法中获得利益时,我还是不敢劝他们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而是劝他们随自己的根机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法执?因为我觉得直接劝他们念佛是很难被接受的。 常敏法师:这是个人的计度筹量,但这种计度不一定应对方的机。末法时期,就是听从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历代祖师大德也是苦口婆心地劝我们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导归极乐。善导大师说: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弘普化,真诚报佛恩。你给别人一个所谓方便,可不知把别人引到哪里去了。通途的教法也要有明师指导才能成就。你自己不会游泳,还要去指导别人游过大海,那只能是一盲引众盲。所以还是要劝人念佛,不必考虑别人的想法。你顾及了别人的情绪,可是你没有顾及阿弥陀佛的想法,你把阿弥陀佛珍贵的教法人情化了。 我们如何证明自己已往生?问:我们如何证明自己已往生?
阿弥陀佛的一一誓愿都是为十方众生而来,为救度我们这样的贫苦众生,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而来的。有没有落实下来,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怎样来确定我们的往生?只有我们自己面对阿弥陀佛。我们每个人不能随意说往生净土,我们没有这个权利。是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八愿成就文言: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我们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的时候,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你还要去问谁呢?只有问阿弥陀佛嘛,名号的无上功德是阿弥陀佛给的。
师父一直说任凭救度,到底怎么才是任凭救度?居士:有些人平时没有闻法因缘,可最后命终也往生了。师父一直说任凭救度,到底怎么才是任凭救度? 常敏法师:临命终时的人,无助绝望,内心狂躁不安,想出离苦海啊,这时遇到善知识劝念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心就安住在阿弥陀佛这里,信受弥陀慈悲救度。人面对生死时,平时的习气、想法都衰弱了,只想能抓一根救命稻草。这时遇到弥陀恩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依靠;听到弥陀本愿,就会显现一种谦卑心而容易信受。 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没有担心害怕,连任凭的概念都没有。我们说任凭,只是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孩子在妈妈怀抱里无忧无虑,那是母子之情已经落实下来了。如果是别人抱,孩子就会担心,就有想法了。一阐提辈的贫苦众生没有依靠,只能任凭救度啊,掉在生死苦海里了嘛,还能怎样。如果我们对佛的慈悲救度还有疑惑,就会有顾虑。对母亲的信任无忧无虑,信心才会落实下来,任凭慈母的抚慰。安心不安心,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每个人要观照弥陀对自己的救度才是最重要的。名号是为物身,是信心的体现,我们肯定是要观照自己的。你要得到了才会安心,不得到怎么安心?就像持戒,你要得到了清净戒体你才安心,自净其意了才会安心。 佛心是为我们而来的,我们要怎样领纳?问;佛心是为我们而来的,我们要怎样领纳?
信心会变吗?问:信心会变吗?
常敏法师:你有信心,那要体现出来啊,如果你体现的是烦恼,那怎么是信心呢?你说的那个公案,它的出处在哪里?是不是影视剧里的?还是亲鸾会的?有一念的信心,这信心是佛恩,有一念就不会断绝了。佛的一念是光寿无量的,所以又称为不断光如来,这一念是佛的慈悲救度摄取不舍,是我们闻名念佛得救的那一刻。就像小孩子喊妈妈,那是母子相认的一刻,是妈妈的恩德已经建立在孩子心中。你会随便喊别人妈妈吗?母子之情,你念与不念,都在那里。不用别人来决定相信谁是妈妈,那就不是母子之情了,机法就不相应了。那种一时的高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心情。乃至一念是佛恩所赐。当佛的恩德建立在心中时,那是真实的心情,是不会退转的。母子相应了,还会变吗?远隔万水千山也不会变啊。当然,要落实信心也是很不容易的,这种信心和我们是生命共同体。 有些人认为反正已经得救,听闻已不重要了,干什么事都无所畏惧,也不用讲因果了。问:有些人认为反正已经得救,听闻已不重要了,干什么事都无所畏惧,也不用讲因果了。
在此娑婆世界,我们活一天就有一天的业力,这就是因果。虽然没有强调因果,但我们是换了个角度,要心系弥陀的恩德,一心皈命南无阿弥陀佛,领纳弥陀恩赐的无上功德。所以,我们不如把自己的善恶业都交给阿弥陀佛,让阿弥陀佛的慈悲无碍的光明来斩断、消除我们的业力。所以,消除业力,增长善根,往生净土才是最重要的。要有求法爱法之心,这才是我们要去追求的。 我们有妄想,那我们还是带业往生啊?问:我们有妄想,那我们还是带业往生啊?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阿弥陀佛的愿心。从这里可以看出,众生的贪瞋痴,阿弥陀佛都能消除,能斩断其根源。佛的智慧光明能破众生无明黑暗之心。众生只会造业,造业后心地更加黑暗无明,靠众生自己的力量很难断除,所以有些人会认为往生还是带着业。佛说了:我以威神力断除众生的烦恼,给众生带来光明。所以,往生净土我们不用担心,害怕。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这是阿弥陀佛誓愿给我们的保证。佛救度十方众生是没有障碍的,不论众生的业障有多重,都会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所消融,不会让我们带业往生的。 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三个愿是摄身之愿,为什么发了三...问: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三个愿是摄生之愿,为什么发了三个摄生之愿呢?
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九愿经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如果我成佛的话,十方世界的众生各有自己的愿心,想修习种种功德,发菩提心帮助一切有缘人,把自己的功德来给予众生;或者是把这样的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净土,发真诚心愿生极乐世界,而这样的人,阿弥陀佛也救度。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世界的每一位众生,不会遗漏任何众生。那你是这样的善根这样的机,只要你回心到西方世界,把这样的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愿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也会救度这样根机的众生,令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手持金台和诸菩萨众一起来接引往生西方世界。
还有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还有一种机的人,闻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只念阿弥陀佛,好啊,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快啊,那我积攒的资粮也快,这样我可以念十万声佛号;我念六字名号就会慢,念四字比较快。这样的人以闻到名号作为植众德本,什么叫植众德本?就是以名号来培植自己的福德因缘,培植自己的净土三资粮,而至心回向把这样的念佛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净土。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佛说如果不能达成目的,我誓不成佛。十九愿和二十愿是修诸功德之愿和念佛作为植众德本之愿。佛也满众生愿接引往生极乐国土。
|